• 6年前
吉地临旋跸,种松茂入云。
暮春中浣忆,四十八年分。

这是乾隆在富察皇后死后48年写下的诗句。

在雍正五年(1727年)的一次选秀中,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看中,指给已经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。

那一年弘历16岁,富察15岁。而在乾隆37岁的时候,富察皇后因病去世。他们相守22载,却分别了51年,从诗中就能看出乾隆对富察的思念。

近来,由于电视连续剧《延禧攻略》的热播,这段感情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,富察皇后不但温文尔雅,身为皇后却节俭勤勉,以通草绒花为饰,不御珠翠,并以此要求后宫仿效。《延禧攻略》为了还原历史,特地找到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南京绒花”传承人——手艺人赵树宪,请他为剧中角色定制绒花发饰。不要小看“南京绒花”,它可是标准的大唐制造——始于唐朝,以蚕丝为原材料,既可用作佩饰,也可用于装饰。可与真花相媲美,却又永不凋零、永不枯萎。

相传,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,绒花便被列为皇室贡品。

到了明末清初,绒花从“帝王将相家”落入“寻常巷陌处”,除了受到皇室的青睐,老百姓们也开始佩戴起绒花来。
上世纪三、四十年代,南京三山街至长乐路一带,就曾是热闹非凡的“花市大街”。

制作绒花的店铺鳞次栉比,让这里一度成为绒花的海洋。

“南京绒花”的制作以家庭作坊为主,制作绒花的工业主要分布于城南门东、门西地区,以马巷铜作坊、上浮桥等地段为多,一般都是“前店后厂”的经营模式。

平民人家也有喜鹊鸣叫,昔日皇家贡品也可以成为点缀民间生活的亮色,这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民俗图景。
然而,时光荏苒,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,人们逐渐对这项耗时耗力的传统手工艺失去了兴趣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随着南京最后一家绒花厂的倒闭,绒花终于变成一项濒危的传统技艺。
订阅我们 :https://goo.gl/wHQT2E
Fac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oreBridge/?...
Twitter : https://twitter.com/TvErgeng

推荐视频

12:54
接下来播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