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6年前
有这么一群手艺人,所制作的东西,都是实用品。

他们不被关注,却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自给自足。

他们也不太了解历史,但他们用自己的手艺,可以养活家庭。

他们的作品中,看不到强烈的个人主张,这些日用之物的美,正来自对生活的友好,对自然的皈依和对传统的传承。“我们村有很多会做缸的师傅,他们都是祖代相传”

缸——在很多的记忆中并不陌生,我们曾经家中的必备用品。那时每家每户都有大小高低不同、规格不一的水缸,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储存生活用水,除盛水外还可以储藏粮食、腌制咸菜、酿造陈醋等等,更有手艺佳者可以用来酿酒,用陶缸酿出来的酒香味更加浓厚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这些缸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,只剩一些酿酒酿醋的企业还在使用这些传统的容器。

山西壶关素有“陶乡”之称,烧陶业源远流长,由于当地的地质构造,周边山里有着丰富的陶土资源,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才使得村里有了制缸的传统工艺,也成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制缸工匠。
纯手工制作出的陶缸,无论是形质或是原料,都是用来贴合人们需求的,这其中也更多了一份传承与沉淀。制缸的手艺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至今,它包含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,现如今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

“咱既然会做,就永远干下去”

1990年,18岁的李斌开始学习做缸,每年都要用八个多月的时间完成2000多口缸的制作,如今他已经如此工作了28年。

李斌是南三家村中的制缸能人,也是五人工作组中的负责人,虽然几人已都不再是体力最好的青壮年,但除了做缸所需的体力,他们身上的技术与精神,是后辈所不能及的。制缸是个技术活,也是个体力活,要和泥、水、火打交道,环境差,又特别艰苦,为了保证烧制的品质,他们常在高温下作业,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,李斌的队伍始终在岗。

在工房对面的矮房里就是他们的厨房,里面有一张陈旧凌乱的床,每日繁重的体力劳动,让他们对生活环境的打理没了精力,也没有什么可供消遣的时间。

陶艺的制作与学习是城市中青年人的体验热门,实际它与做缸如出一辙,只不过比起那些城市中的“艺术品”,老李他们的DIY朴素敦厚也要艰辛更多,这份辛苦也让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制缸手艺的传承望而却步。
尽管沿袭传统的手工艺面临关闭的困境,但仍然有一些像李斌这样执着的制缸人坚守着这份传统,并在坚守中苦苦等候着传承能够延续。
订阅我们 :https://goo.gl/wHQT2E
Facebook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oreBridge/?...
Twitter : https://twitter.com/TvErgeng

推荐视频